曾經有個心理學的學說,叫「需求金字塔」,提到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級,像金字塔般從底層最基本的需要,到最頂端名為「自我實現」的層級,也就是人生活得最精彩的一刻。書中的解釋很「玄」,但前往自我實現的過程就比較易解:找到突破自我、發揮潛能的領域,並且努力地實行;超越框框的一刻,就能創造出這種滿足感、成功感。

能夠喚起這段記憶,除了是資料搜集之故,也因為這篇文章的主角 - Horizon Doom Basic

Horizon Doom的出現是一個驚喜,一段「清流」。作為一家日本品牌,首發地選在香港及內地,而且打著日本製造的名號,產品的規格有多重特性,不單有gimmick亦有實際作用,競爭力不俗,也因此在本地市場推出以後,越來越多人試,看來就算是新品牌都好,整個package都給予市場莫大的信心。

一對純銀製的耳機,用上特異的聲學設計,加上日本頂尖工藝所帶來的獨特質感,戴上耳機,聲音響起一刻,當即感受到自我實現的那種幸福的味道。

日式的見微知著 - 包裝設計的清流


Basic的包裝很有意思。形狀方正,外形小巧,外觀上有來自西班牙GaryWonka studio的藝術圖案及設計,北歐的簡約風貫徹到整個開箱體驗中;打開頂蓋,一陣香氣撲鼻,由一張卡紙作為分隔,揭開之後,內容物就能夠一眼看清。


沒有分層,沒有位置剛好的分隔空間,所有物件在箱子中各佔一點位置,隨意擺放,對於本地發燒友而言,這個開箱體驗想必會有點陌生,但絕不是胡亂設計呢;外盒上的那幅城鎮圖,不就給了你一點提示了嗎?


話說小時候收到國外親友的聖誕禮物、糖果,通常都不會用禮盒裝、鐵罐裝的,而是用透明的禮物紙包著不同口味或樣式的糖果,紮起絲帶,一包包色彩繽紛的,饒有心思,拿在手上恣意擺動,看著把玩著可以過一天。這種隨意、即興的風格,正好把你的注意力放回到重點之上,比起禮物,我更留意到送禮人的心思。

同理,Basic的體驗,便是帶你回到「經歷」之上,從箱中拿起每一件文件,都是有重量,有meaning 的。試回想下,你開箱的經歷中,有哪一次開箱會令你印象深刻呢?如Basic般反樸歸真的開箱,你又有多久沒有試過呢?

耳機由兩塊黑色皮套獨立包覆,兼有大、中、小三對耳膠,原裝銀色耳機線。有一塊抺銀布,雖然廠方表明Basic的外殼已經噴上抗氧化塗層,不過日子久了,總會有點變黃的。

箱內還有一份拼圖,圖案正是外盒上的那張artwork;一路聽歌,一路拼圖,練耐性同時讓你忘記生活的瑣碎事,好好放鬆一下。

吸音、擴散、導流 1 take過 – 四重三元駐波抑制技術

Horizon Doom對於耳機技術的著墨不多,就像旁敲側擊地跟你說「留意它的聲音就好了」,不過從外觀上,與及其文案其中提到的蛛絲馬跡,還是能察覺到一些端倪,著實也豐富了Kagehiko先生的聲學「人設」。

Basic雖然是單動圈耳機,但聲學結構的應用比起市面上大部份新晉產品都更有依據、也更精緻,大致上分為兩種形式,對應其四重三元駐波抑制技術的名號。

細心留意Basic的聲學導管,有如飛機引擎般的錐狀結構一直延伸到腔體內部,鏤空出的部份形成了三組「支架」及獨立的反射空間,最深處還有一塊形狀獨特的吸音板,精細程度令人驚艷,除了突顯Horizon Doom團隊的手工,這些設計更有其實際作用。

只要是在Hi-Fi界有過一定閱歷的用家,都會見過一種名為「相位錐」的揚聲器構造,在不同等級的家用揚聲器都有機會看到,是一個固定在單元震膜中心的錐型金屬,用來反彈震膜發聲時的二次反射波,減少駐波及交越失真出現,讓三頻能量能夠順暢、一致地傳遞。而Basic的聲學結構,很大程度上取自於這種設計。礙於體積關係,Basic的相位錐並不能做在單元震膜中心,而是透過單元的指向及管道內的三個獨立空間,分流及導引聲波,並在管嘴處的尖端產生反射的效果,強化聲波的傳遞效率、消除駐波所帶來的時間差及增壓特性:即三頻更乾淨,聲音不會被拖慢、擠壓等等。

至於位於深深處的吸音板(或者叫前腔),則有減小腔體內聲波反射之用。為何有這個需要?與上方相位錐的情形相似,因聲波反射而形成駐波,但這個裝置對應的位置不只是震膜上,而是整個耳機空間了。

在家用音響中,最影響聲音呈現的一環,莫過於牆壁反射了。喇叭出聲時,聲波並非如雷射般直線傳送,而是扇形般擴散,並與你的側牆、天花板反彈,並傳到耳內,形成混響。因為時間差的關係(聲波直達vs反射後再到耳內),這時疊加起來的聲音就會變得渾濁,不單影響成像,音場的深度、定位都會大打折扣。

所以Hi-Fi市場中會有吸音板、擴散板,用來微調聆聽空間內的聲學反射,吸收一定比例的混響,令空間感與清晰度達到更好的平衡;亦會有發燒友特地佈置一間Hi-Fi房,享受更加一致且可控的聆聽環境。在入耳式耳機這種環境中,聲學環境狹窄,反射更加即時,影響亦更大。所以Basic的這塊吸音板意義重大,不單能吸收過量的中低頻混響,它還能與純銀腔體構成吸收- 擴散共存的聲學構造。

在Basic的研發過程中,Kagehiko先生就嘗試過銅、銀等金屬材料,還有如碳纖維、木材等,並最終選定了以純銀打造腔體,其中一個考量的原因,正正是銀與聲音反射後的特性:整個腔體,除了套耳膠的位置有打磨光滑外,包括整個聲學空間均保留了一種自然的顆粒感,這些顆粒,其實就形成了如擴散板的作用般,平衡混響聲與直達聲的比例,構成一個美妙的平衡。

相位錐、吸音板、擴散板:沒錯!Basic是一對以家用音響思路開發的入耳式耳機!整個聲學結構,圍繞著發聲單元而建構:Basic使用的是一顆鑽石複合振膜動圈,是Kagehiko先生經過近一年時間開發而成的特種單元,先天上有鑽石材質所帶來的剛性,亦有複合物料所擅長的聲音質感還原及彈性,配合位於機身側與導管旁邊的回氣口,令音色表達更加突出。

絕頂空間感!

用純銀打造腔體,想必不少人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Baisc的聲音會如銀飾般乾淨、亮麗,甚至冷聲。言而Kagehiko先生多年的研發經驗,在這裡就得到了印證:Basic的能量感沒有太大壓逼感,在高音壓之處總會有適當的空氣、空間,去讓聲音伸展,再散去,整個過程就如絲綢般順滑,而令聽感更加舒適,也容納了更多的場內細節。



Basic的特質是「基礎」打得非常好,就像一個頂級的攝影雲台般,不單止能應對縱軸與橫軸的平衡,甚至連旋轉、斜向、上下的運轉都能一一處理,例如現場錄音中,那些在場內的鼓聲,觀眾的歡呼此起彼落,沒有一個元素是突出到影響空間的排佈,明顯的音場深度令所有聲音都有專屬空間發揮。這就引伸到Basic動圈單元的托底表現,以相同配置、相同價位的耳機而言,Basic的低頻是最為自然的一個,雖然量感、打擊感沒有其他耳機來得多,來得強烈,但層次分明,由遠到近的強弱聲做到足,聆聽8-90年代的rock最為過癮!或者聆聽如Loren Allred等空靈、音域廣闊的女聲,那種堂音在頭的左右、上下迴盪的音效,足以吸引每一位資深發燒友。

細節的揭示力是Basic最令人覺得性格似「銀」的地方,小到如Loren Allred一首歌曲中的,鋼琴按鍵時從琴體中回彈反射到支mic的聲音都聽得到,雖然聲音很小,但那個厚潤的木質共鳴也一樣能聽得出來。雖是銀,但用在對的地方,一樣可以兼顧厚度與透明度。

動態的演示,對於聽慣圈鐵、動鐵的朋友,應該會有唔夠喉。事實上,Basic不是動態弱,但整個調音融合度十分之高的關係,你並不會特別留意到它的抑揚頓挫其實很流暢,轉換迅捷,只是沒有刻意做出來,一切流於自然。


Basic成熟,調音表現得與世無爭,其中最令人著眼的是空間音效的體驗,因為留有大量的空間,聲音寬鬆得來,有種兩聲道的自然與立體度,這就是Basic最大的優勢。你不會在其他耳機上聽到這種鬆容,像喝水一樣清爽解渴的聽感。



來到最後,在配搭上有些建議。原裝線材的表現已經很不錯,若果budget有限,可以先找一部推力夠的播放器,因為Basic在「老鼠尾」的配搭下,聲音會虛,空間會轉向平面。其次就是音色與線材的配搭,這裡還有個細節跟大家說一下:Basic的插座位是兩級的,兼容性與穩定性都是一等一的,耳機本身對線材的敏感度也高,別浪費了這麼一對潛力十足的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