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TA的硬派小尾巴驅動能力很不錯而且控制力也屬上乘。 用來驅動1960s MK II+OpenAudio的破軍組合。 破軍是一個低頻非常優秀且具備特色的過動鐵單元塞。 在搭配1960s MK II之後第一感覺就是在人聲和配器的層次遠近上略微有了一些改變,人聲會稍微靠了後一點點。 然後在並沒有劣化破軍低頻猛烈衝擊特徵的同時,殘響略微多了一點克制,不再任由其在下盤充斥遊走反而是多出了一些利落的感覺。 這個搭配之下的破軍儼然可以作為一條極適合兼顧多類流行音樂氛圍及人聲尤其是男聲的塞子。 所謂換線對於不少有特色的耳塞帶來的好玩之處,正在於此。

搭配softears的Twilight。 不得不說銅線同單動圈尤其是調教較為傳統聲音風格的單動圈是有著天然的厚重安定優勢,中頻段的紮實可以說是完全符合我對這個搭配的預期了。 女聲尤其有著比較明顯顆粒感的女聲音色友善度基本上拉滿,齒音的控制非常出色。 而在介乎Folk與Rock之間配器的音樂範疇之內,那種密度感拿捏得恰到好處,耐聽程度無以復加。

搭配另外一款單動圈Tremolo的私模版本,下盤表現中仍是屬於十分出色的程度。 速度感和好不拖泥帶水的回彈帶來的氣勢呼之欲出,烘托出來更讓人容易沉醉其中的氛圍感受。 而且並沒有犧牲細微的細節動態表達,許多隱藏在濃重鼓點之下的小金屬配器同樣能夠非常清晰的被捕捉出來。 大開大合之下又有細膩的表現。

搭配NG家旗艦耳塞EREBUS。 在搭配頂級播放前端之下,最為突出的也是最令我動容的依然還是其對於聲音細節的展現與表達。 在我用這個搭配收聽略微古一些的華語女聲的時候,當年註重音色獨特性和細微情感的演唱表達方式的確是有著一種更加被放大出來的感受,演唱者表達演唱的情緒更加飽滿。 這種情緒的突出一方面來自於優化過的口型,另一方面則來自對於油潤感的克制和掌握。 我個人一直認為過於潤澤的人聲其實不是增加情緒表達的健康方式。 過猶不及在高階器材中並不太常見正是這個觀點的體現。

1960s MK II這條線簡單來進行描述就是1960s的線基+1950s的結構方式+七節管技術。 可以說PW Audio在更加靠近現在主流用戶更希望透過一條線解決所有問題的實際需求。 它對於多種音樂類型的適配性上有著非常好的表現,它醇厚中正而且偏重於細微表達。 在高素質前提的基礎上,對於人聲也有非常好的正向優化。 其實我在日常最多使用的銅線正是來自於PA Audio家的旗艦產品奧菲斯,但是在最新一代的1960s MK II的使用過程中,我發現這條線其實具備著更加傾向於人聲表達 的特點。 還有就是對於銅這種材質的調教把握,PW Audio的確非常有一手,雖然1960s MK II是純銅材質的升級線,但是除了大家概念中銅材質升級線的主要特徵之外,在高低兩端的 延展和微動態的強化等等方面,它又有著非常獨特的自身特徵。 這樣帶來的聽感有一絲絲區別於以往傳統銅線的驚喜。 以PW Audio最擅長的銅材質為底色,不斷帶來驚喜的小處嘗試,這一方面是PW Audio多年專業技術積累帶來的結果,也代表著作為專業線材品牌本身不斷進取和突破的品牌 態度。

--------------- 詳細原文按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