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頻上,與Beam有著一點相似處,就是皆帶著寬鬆感,但除此之外,卻有著許多不同點,除了更加濃郁外,下潛更加深沈,只是在太鼓表現上,也因著這份濃郁感,就不夠強勁與分化明確了,鼓皮震動感雖依舊明顯,但Q彈度的力道上顯得較疲軟,這樣的聲底特色,使得Beam與Beam 2音色上有了很大的區別,Beam的低頻量較多,但溫度較清冷,故音色上相對於乾淨清晰,Beam 2則是低頻量有所收斂,音色溫濕渾厚並有較多的層次,但在太鼓就無法展現特色,鼓音間有著較強的朦朧感,但是在流行樂上,可就有很厲害的表現了。

流行音樂方面,低頻凝聚有力,略帶下潛,雖Q彈感依舊較軟,收放速度稍慢一點,但Beam 2的強項,在於聲音綿延的細膩度與層次變化,且聲線的強弱變化幅度較大,因此所帶出的配樂結像更佳,且可聽見更多細小聲音,有不俗的解析力,在高複雜度樂曲上,相較於手機直推(和樂器 – 細雪),其層次與樂器結像大幅提升,並拉開了整個音場,樂器排列位置上也就相對不壅擠,但受限於iPhone電力供給,要比上萬元等級的專業播放器,還是有些落差(當複雜度一提高,較小的樂器聲音,表現色彩就會銳減,高頻延伸廣度還不夠淋漓),加上為了手機使用穩定度,供電在韌體調整上就無法全開,有些可惜,其實筆者在收到Beam 2接上電腦時聽過,真的是好聽的不要不要的,而Beam 2內部用料素質妥妥的高,若非電力受限,聲音表現可是有比目前售價再翻兩倍的超值感。

另外在2.5mm平衡優勢下,音場各方向皆開闊許多,尤其高頻空氣感(Vitas – Opera),人聲帶著圓潤,減少了耳機本身的清冷感,並增加滑順度,雖音色上略暗少了些穿透毒性,但其綿延細緻,富有層次與強大的解析,已將手機用隨身“小”耳擴,再次推向更高的境界。

--------------- 詳細原文按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