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阻抗自适应调节下,32欧负载可实现 62mW 的输出功率,覆盖16欧~600欧的主流阻抗值适配,即使是搭配600欧的高阻耳机也能有一定的功率释放。 功能方面,由于机身依然没有集成任何物理按键,所以增益调节等都是默认状态。 Atom 系列一向对于 Nintendo Switch 的稳定支持也延续了下来。

兼容性测试方面,三星 Galaxy S20、索尼 Xperia XZ1C、HTC 5G Hub、HP Envy X360 15、Lenovo ChromeBook Duet 5、Tempotec V6 等设备全部测试兼容性良好。 其中,Duet 5 的系统限制使得输出码率受限,其他一切则都实现了原厂标明的 768kHz/32Bit PCM 解码。 根据官店的说法,可能在兼容小米 13以及部分 iPad 型号时由于这些设备的 USB 输出码率限制问题,需要刷额外的固件。 风格方面,比起 Atom Mini 相对比较柔和的走向,Atom 3 会显得更加“支棱起来”。 延续了顺滑度、柔和度这两项 Atom Mini 已经做得很好的点,3 在形体感和结像的清晰度都会更好。

就驱动力表现方面,Atom 3 在应对绝大多数耳塞和便携头戴时都能有相当不错的推力表现。 推 EX1000 等吃功率的动圈耳塞,Atom 3 的表现甚至已经不输 Beam 2 SE 这个我过去推荐过的单端小尾巴了。 虽说在高增益下,Beam 2 SE 在驱动能力上限上还更高一些,但是就大多数状态下,Atom 3 基本上算是取代了过去 Beam 一二代目的相当多产品。 就像当时我评价 Atom Mini 时说的那样,不要拿它跟 Beam 3 Pro 这种怪兽级大尾巴比驱动力,把个难推的东西插上去试图“大孩子开小车”。 就像低阻的 Cella Balans V 和拜雅 DT900 PRO X,没错它们不难驱动,在 Atom 3 下也足够响,但是厚度、声场等方面 Beam 3 系列还是有不小优势的。 Atom 3 在这个形态下,做到了足够用就完全没问题。 它适合于绝大部分耳塞以及小头戴,一些低阻封闭监听也可以在出门的时候插上去听个七七八八。


低频的量感相对于 Mini 来说没有特别明显的量感变化,速度感会略微突出一点,基本走向还是比较宽松的,但是低频的存在感会更好。 人声的清晰度有所增加,结像的大小更加接近于 Beam 3 Plus 单端口那种感觉,线条感和质感平衡得很好。 颗粒感仍然不突出,总体比较顺滑,染色比起 Mini 要更少一点。 乐器的线条感有轻微突出,质感扎实程度有所提升。 泛音的量会丰富一些,但是自然度没有特别明显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