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频上,与Beam有着一点相似处,就是皆带着宽松感,但除此之外,却有着许多不同点,除了更加浓郁外,下潜更加深沉,只是在太鼓表现上,也因着这 份浓郁感,就不够强劲与分化明确了,鼓皮震动感虽依旧明显,但Q弹度的力道上显得较疲软,这样的声底特色,使得Beam与Beam 2音色上有了很大的区别 ,Beam的低频量较多,但温度较清冷,故音色上相对于干净清晰,Beam 2则是低频量有所收敛,音色温湿浑厚并有较多的层次,但在太鼓就无法展现特色, 鼓音间有着较强的朦胧感,但是在流行乐上,可就有很厉害的表现了。

流行音乐方面,低频凝聚有力,略带下潜,虽Q弹感依旧较软,收放速度稍慢一点,但Beam 2的强项,在于声音绵延的细腻度与层次变化,且声线的强弱变化 幅度较大,因此所带出的配乐结像更佳,且可听见更多细小声音,有不俗的解析力,在高复杂度乐曲上,相较于手机直推(和乐器– 细雪), 其层次与乐器结像大幅提升,并拉开了整个音场,乐器排列位置上也就相对不壅挤,但受限于iPhone电力供给,要比上万元等级的专业播放器,还是有些落差 (当复杂度一提高,较小的乐器声音,表现色彩就会锐减,高频延伸广度还不够淋漓),加上为了手机使用稳定度,供电在韧体调整上就无法全开,有些可惜, 其实笔者在收到Beam 2接上电脑时听过,真的是好听的不要不要的,而Beam 2内部用料素质妥妥的高,若非电力受限,声音表现可是有比目前售价再翻 两倍的超值感。

另外在2.5mm平衡优势下,音场各方向皆开阔许多,尤其高频空气感(Vitas – Opera),人声带着圆润,减少了耳机本身的清冷感,并增加滑顺度,虽音色上略 暗少了些穿透毒性,但其绵延细致,富有层次与强大的解析,已将手机用随身“小”耳扩,再次推向更高的境界。

--------------- 原文链接按这(原文为中文) ---------------